其它资讯
-
情绪价值改写消费规则
“用养乐多来做叉烧”“包场KTV站着唱4小时减肥”“学英语直接把小红书切换成英文版”……前段时间,一系列听起来像段子、做起来却高效的“邪修...
-
“十四五”,中国经济做对了什么
当世界日益被“动荡”和“不确定性”包围,中国经济却走出一条稳健上升的曲线。 一边,是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新冠疫情...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 同比增长5.2%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杨曦)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产业看...
-
6组数据看中国外贸强大韧性与活力
在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际经贸秩序遭受冲击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有信心、更有底气,...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近期美方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答记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孙红丽)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4日就近期美方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答记者问。有记者问:近日,美方...
-
“国补”叠加“双11”:智能产品引领消费升级
“小U,小U,打开空调,温度调到27度。”伴随北京某家电卖场销售人员轻柔的语音,多台空调应声启动。该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是自带语音功能的产...
-
与卢伟冰“交锋”:谈小米“硬核科技”转型
“小米17是在叫板iPhone17吗?”“网上有不少对小米的质疑甚至批评,比如‘小米没有技术含量,是组装、代工’‘小米产品火爆全靠营销’,对此您怎么看...
-
电力装备业发展瞄准以质取胜
工人在位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太重集团新能源产业园区吊运风电装备。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
-
重大项目建设“冲刺四季度”为全年经济增长助力
本报记者韩昱 见习记者何成浩 进入四季度以来,全国各地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10月13日,福州市举行2025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开...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发展 赋能千行百业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在北京王府井,银河通用自研机器人Galbot不仅能与顾客自如...
-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发布15项消费民生类消费品标准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孙博洋)在10月14日第56个世界标准日来临之际,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在京启动“焕新升级护航消费”消费品标准提升行动...
-
黄河发生2025年第1号洪水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欧阳易佳)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受近日降雨影响,黄河中游干流及支流渭河、汾河出现洪水过程。10月12日23时,黄河中游干流...
-
增供给补短板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保险,连接各行各业、关系国计民生,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险业总资产超40万亿元,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
-
“十四五”资本市场蝶变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韧性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近五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4100多家增至5400多家,总市值从70万亿元迈上100万亿元,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
-
24.32亿人次 “双节”消费热背后的微观密码
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形成了长达八天的假期。全国上下涌动的人潮和高涨的消费热情,构成了观察中国消费市场的独特窗口。北京前门步行街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