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老百姓蓝天白云” 总书记殷之切切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习近平总书记殷之切切。
在北京,总书记指出:大气污染防治是北京发展面临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在河北,总书记强调:治理大气污染,不能光“等风来”,要聚焦问题抓要害、找准病根开药方。环境问题,说到底,根子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上……一次次重大论断,昭示着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云飞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态环境是人的基本需要,每一个人都有享用自然界提供的空气、水源、土壤的权利,环境是民生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这就是人们对蓝天、碧水、净土等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这是金钱不能代替的。
张云飞认为,环境污染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严重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起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张云飞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篇章,是专门阐明解决这个问题的科学文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了“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我国先后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三个“大气十条”,坚持以改善PM2.5为主线,明确PM2.5的下降目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不断强化联防联控。
“现在,蓝天保卫战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全国PM2.5历史性达到29微克每立方米,重点城市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7%。”张云飞说。
如今,“APEC蓝”“冬奥蓝”“北京蓝”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常态。我国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新时代十年,我国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已经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现在,锦绣中华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人民生活更幸福。
张云飞表示,在总体上,要持续坚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发挥降碳、减污、扩绿三者的协同效应,以此为手段撬动增长,进一步破解保护和发展的二难悖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统一,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国家强的统一。(实习生邱天翔对此视频亦有贡献)
往期链接:
总书记为何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说明:
本文来自网络媒体
纠错:2438514686@qq.com